• 節目名稱:鞍馬天狗
  • 演出單位:亦宛然掌中劇團
  • 演出場次:2009/07/09 (四) 11:00 
    2009/07/09 (四) 14:30 
    2009/07/10 (五) 11:00 
    2009/07/10 (五) 14:30 
    2009/07/12 (日) 11:00 
    2009/07/12 (日) 14:30 
  • 演出場地:社子花卉廣場繽紛廣場
  • 演出長度:60分鐘
  • 票  價:免費
  • 建議年齡:6歲以上
  • 附  註:

節目介紹

日治時期,台灣的戲曲文化在日本政府改良宗教、禁止廟會喜宴的政策下,停止演出機會。直至「皇民奉公會」增設娛樂委員會,日本殖民政府才容許帶有濃厚日本色彩的「皇民化布袋戲」演出,鞍馬天狗一齣即當時的時代產物。在台灣布袋戲發展的過程中「皇民化布袋戲」有著特定的意義與價值,也為台灣留下獨特的文化痕跡。故事背景發生在江戶幕府時代(又稱德川幕府),當時天災不斷,加上幕府統治腐敗並與由浪人武士組成的新撰組狼狽為奸,使之民不聊生。

鞍馬天狗乃是一名行俠仗義,武藝高強、劫富濟貧、幫助弱小的浪人,因此得罪當地富豪與霸權組織。新撰組為了對付他雇用許多浪人武士欲抓鞍馬天狗。

長七受新撰組隊長近藤勇的委託尋找鞍馬天狗下落。一日長七表演角兵衛獅子的養子杉作、新吉在回家途中遺失辛苦賺取的小費,因而在外哭泣逗留,後巧遇鞍馬天狗並獲得他的協助兩人才敢回家。長七得知小孩受蒙面人協助,猜測此人為近藤勇委託的鞍馬天狗,因而展開一場埋伏、追殺的浪人武士爭鬥…。

團隊介紹

李天祿藝師師承來自泉州的演師陳婆,由於其聰穎及不服輸的個性,在一九三一年創立亦宛然掌中劇團後,即因演技而打下一片江山;也因其好學的精神,帶領亦宛然經歷了南管布袋戲、北管布袋戲、外江布袋戲等重要的布袋戲發展過程,也建立其於台灣戲劇史重量的地位,李藝師也因此獲得國內有薪傳獎、民族藝師、國際傳播獎章等;國外有法國的傑出藝術獎、文化騎士勳章;美國的終身藝術成就獎等殊榮,為國內少見演藝人員。

李天祿藝師帶領亦宛然展露六十餘年風華,最難得的應是以開闊的心胸提攜後進。自一九七四年即開始對外的教學活動,二十餘年的努力下,亦宛然的弟子遍佈海內外且各有一片天地,如莒光國小的微宛然、由教育部重要民族藝術藝生所成立的弘宛然、法國班任旅成立的小宛然等。為了使傳統布袋戲有其奮鬥的基地,於民國八十五年在極艱難的環境下成立李天祿布袋戲文教基金會。李藝師雖於一九九八年八月因病仙逝,長期播種已見開花結果。亦宛然在李藝師陳鍚煌、李傳燦二位公子的帶領下,與弟子們繼續為保存、傳承、推廣布袋戲而努力。除了對各學校及社會大眾的教學活動外,也搜集布袋戲及相關戲曲資料,以建立以布袋戲為主的台灣戲曲資料庫,希望讓布袋戲這項悠久的表演藝術得以永續留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