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臺北兒童精心企畫的《動力部落》互動機械裝置展覽,將為臺灣的孩子打開另一扇想像的大門,透過親手創作,為機械賦予新的生命與樣貌。位於臺北市萬華區的剝皮寮歷史街區,今夏將變身為機械遊樂場,由長期投入數位藝術創作的鄭鴻旗主導策展,並邀請科技藝術新銳木天寮互動設計團隊、王仲堃、林世昌、林育正共組創意魔手群,親手打造獨一無二的動力裝置藝術。
充滿原始生機,懸垂空中的電流水母、騷動四竄的混凝小獸,棲附於剝皮寮古意斑駁的紅磚角落,觀眾遊逛其間,彷彿闖進一塊未經開發的處女地,型態奇異、難以歸類的機器異形,看似靜默無語,卻隨時蠢蠢欲動,等待訪客接近與探索。五組作品各異其趣,參觀者在互動中可體會巧思之妙,並跟隨「科技與藝術」動畫影展的精選影片,運轉想像力,由你創造自己的「變形金剛」。
木天寮互動設計團隊將介於虛實之間的無形訊息,比擬為半透明的水母,〈水姆殖民計畫〉運用透明塑膠布與管狀物打造巨型水母裝置,結合無數微型水母的虛擬影像,讓訊息傳遞與溝通的過程化為具體圖像。林世昌的〈蠕體〉拼湊3C產品零件與金屬,創造超現實生物「蠕體」。鄭鴻旗的〈108〉製作一百零八隻形態各異的機械生物,從材質、造型到功能皆展現無窮想像。三位藝術家的機械裝置,都靠著感測觀眾的存在,進而產生互動的趣味,觀眾的參與也是創作與展出的一部分。
林育正的〈城市獵奇〉,以齒輪及水泥為素材,發展出一系列自主動作的裝置,隱身牆柱內部或建築角落,呈現藝術家對水泥叢林內隱藏世界的另類想像。王仲堃結合樂器與家具特性的〈風琴櫃〉,則連結動力與聲音,邀請觀眾主動操縱裝置,在開關不同抽屜時,也彈奏了一首即興曲。透過這項展覽,小朋友會發現機器人未必按照說明書的規則才能完成,注入情感與創意的機器人,即使外型簡單,卻能展現獨特個性與動感。
科技始終來自人性,創造力更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。今年臺北兒童藝術節以「動力身體,運轉想像」為主題,邀請家長與孩子一起從科技生活中尋找藝術靈感,動手拆解與拼湊,去感受身體的移動潛能,探索齒輪結構的迷人原理,讓他們相信「心中所想」等於「眼中所見」的關鍵,全在於創造的想像與實踐。
獨家贊助:
協同策展人:鄭鴻旗
入場方式: 免費入場
展覽時間: 2013/7/17-8/11,每日10:00-17:30(每周一休館)
展覽地點: 剝皮寮歷史街區1~5號展間
定時導覽: 周二至周五,15:30
周六至周日,14:00 • 15:30